總網頁瀏覽量

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

腰果在臺灣的栽培與種植(二)

腰果在熱帶國家一般來講,從種子到結果大約需要2~3年的時間,在臺灣我們位於這個亞熱帶氣候地區的國家,因為有冬季的低溫影響,我原本以為生長會受到抑制,沒想到我國的低溫不但沒有抑制的作用,反而啟動了植物界的一個特別的基因,那就是頻死前的傳宗接代,也因此在臺灣種植腰果可以第一年開花,第二年也可以結果,第三年就可以量產了。下面圖片中的腰果苗是6月播種隔年的2月就開花了,當時也才只有60公分高而已(有看到它的花芽嗎?)。
花芽在這兒……
基本上腰果樹在臺灣的種植還沒有遇到什麼嚴重的病蟲害,所以許多人相信腰果是非常適合做有機栽培的作物,不過在生產國收集腰果的農家,常常把假果分離之後就丟棄在田園間,沒多久果蠅、蒼蠅就來了,再來一股水果腐敗的味道就充斥果園,這對於果園的衛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。
腰果的果實分為兩個部分,上半部黃色果實是稱之為假果的果梨,假果內含有豐富的鉀,所以它的汁液喝起來是甜中帶有酸澀感,不過因為假果它皮薄肉嫩不耐儲存及運輸所以較少被利用。 下半部的腎型果稱之為真果,真果的外殼十分堅硬,切割開來會流出一種黑褐色的油性液體,這種液體叫做"漆酚"具有輕度腐蝕性,所以在腰果工廠裡剝腰果殼的工人,他們的手大多黑黑醜醜的,但是也別小看這"漆酚"經過加工之後它可以製作成油漆、塑膠、染料的合成原料。去除漆酚後就可以看見平常我們吃的腰果被一層皮所包覆,而這層皮才是整個取腰果仁最困難的地方,因為那層皮十分的刁鑽,一般新手很難在剝完皮之後還能得到完整的果仁,果仁如果沒有完整其價值性就不高了。

本文未完 續待……

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

腰果在臺灣的栽培與種植(一)

腰果公認世界四大堅果之一,和核桃、開心果、杏仁果同與齊名,它屬於漆科(Anacardiaceae)、介壽果屬(Genus Anacardium),在正常野外會成長達到一、二十公尺以上,因下方可食用的真果長得很像腰子,故取名為"腰果"


想要種植腰果其實並不困難,唯一會限制腰果的因子就只有"溫度"而已;腰果屬於熱帶植物,喜歡溫熱多濕的環境,然而臺灣是位於亞熱帶氣候地區的國家,中部以南冬天的氣溫偏低,會讓腰果樹進入休眠狀態,中部以北地區如果沒有做防護設施的話,種植腰果樹則會有相當的難度。不過冬季的低溫對於腰果並非有害,反而是一個能促進花芽分化的超級利器。

腰果的繁殖方法很多,幾乎所有的繁殖方法都可以成功,其中以實生播種、高壓繁殖及嫁接使用機率比較高,目前果園裡所栽種的腰果全都是使用種子實生播種,日後有機會再試試看高壓繁殖法。要使用實生播種之前首先要先選擇腰果的種子,一定是要個頭最大的種子,因為種子越大裡面的養分就會比較多,發芽之後的照顧會比較簡單,反之小種子的死亡率就會比較高。

種子埋入土中之後大約2~3個星期左右就可以看到四片葉子挺立而生,此時的幼苗還十分的嬌嫩,任何的低溫及強日照都可以送它回天堂。基本上腰果對土壤的選擇並不嚴苛,幾乎只要不會積水的土地它都可以生長的很好,因此在最早已前腰果樹的用途是用來做水土保持用的樹種,直到後來才被人們食用。




本文未完 續待……